决策参考


主动作为新使命,扎实建设“双一流”

2018-12-11    浏览量(17

主动作为新使命,扎实建设“双一流”


王战军


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。新时代,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,主动作为创一流;要实现高校创新驱动建设,引领大学、学科建设新潮流;要构建科学的世界一流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。

 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,主动作为创一流。20179月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,首批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共计137所,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,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,标志着我国“双一流”正式进入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。新阶段,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等、靠、要思维模式,增强主体意识,突出在内涵、品质、又化等方面的建设,主动担负我国高等教育新使命,主动回应社会新关切,主动满足人民新需求。新阶段,我国的“双一流”建设一定要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彰显世界水平,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,产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,提供世界一流的社会服务,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又化,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,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。

 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实现创新驱动建设,引领大学、学科建设新潮流。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实现创新驱动建设,必须创新建设理念、建设思路、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法,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学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,带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。首先,要深入研究国家要求、人民要求、人类要求,找准发展方向,增强服务本领。其次,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汇聚、培养创新型人才。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。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,它们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,就在于其汇集了一批世界知名学者。当前,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优秀人才的重要性,以开放的理念吸引优秀人才、汇聚优秀人才,依靠优秀人才的拼搏精神与锐意创新建设“双一流”。人尽其才,则百事俱举。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必须整合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出台系列支持优秀人才发展的政策,创新优秀人才管理模式,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,真正发挥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,从而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政治家、经济学家、教育家、金融家、企业家、军事家等优秀人才。最后,“双一流”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,需要各建设高校深远谋划。世界上任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都不是一献而就的,而是高等教育建设者长期脚踏实地、共同奋斗的结果。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要从各自独特的历史、又化出发,勇于发现自身不足、查找短板,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扎实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。

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要构建科学的世界一流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。当前,高校、政府、社会公众对“双一流”建设关注的重心已转向建设成效评价。要以“服务战略、创新驱动、科学客观、世界一流”为指导思想,以“融通中外、简约可行”为评价策略,从国内、国际两个层次,运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,从达成度、贡献度、引领度、支撑度和满意度五个维度,全面、科学、客观的评价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成效。“双一流”建设成效评价,还要以“互联网+”为理念,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,构建动态监测平台,以实时、常态监测“双一流”建设状态。

当前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。新时代,我国的“双一流”建设必须不负使命、勇于担当,认真履行我国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,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,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,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,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,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中心。

  

(选自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1812期   编辑:Li Yanyan




>